当前位置:首页> 医疗保险 >


商业医疗保险年鉴,商业医疗保险年鉴查询

发布时间:2024-09-28 01:13:12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业医疗保险年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商业医疗保险年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保险公司为什么要亏本卖百万医疗?

首先保险公司亏本卖百万医疗险这个事情你是从哪里得知的?你怎么就知道保险公司卖百万医疗险是亏本呢?

商业医疗保险年鉴,商业医疗保险年鉴查询

听我来跟你分析一下吧。

一、一般都会有1万元的免赔额,而且这1万的免赔额,都是要针对社保报销后再扣减1万。而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报道,2017年公立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才9563.2元。北京也就21867.2元。具体见表格。

由此可见,1万元免赔额已经把多少人都排除在外啦。

二、百万医疗险并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的,必须符合健康告知的才可以购买,高危职业哪怕无病史也是买不的。有病史告知后,都要经过审核才可以购买,结果很多要么拒保,要么责任除外。这样一来又排除了一批非标体。

三、百万医疗险,是一年期产品。绝大多数都是不保证续保的。保险公司随时可以调整第二年的费率。

四、假设一人300元,100万人购买就3亿啦。中国14亿人口,如果有1亿人购买会是多少保费。不用我算了吧,然后保险公司再拿这些钱去投资,用投资的钱去做理赔搓搓有余啦

五、还有不少传统公司销售百万医疗险,是需要捆绑主险,为买300元的百万医疗险,先得购买3000元的主险。保险公司会亏吗?

听我分析完,是不是又觉得保险公司赚钱太快啦

好了,我的回答完毕。我是108保姐张李萍,想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请关注我!

“亏本卖百万医疗”事实上有可能,但是如果没有数据支撑的话,这个先决条件本身就立不住。

只要买的人多,基本上不会亏本,至少在“赔付成本”方面,是不会亏本的。“百万医疗”如果亏本的话,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买的人少,另一个是销售费用佣金等太高。

不亏本≠一定赚钱,0利润或者薄利的结果是可能存在的。如果是这个结果,那么原因并不是保险公司自己有病需要医疗,而是有意而为之市场策略,比如:

  • 为了打响品牌、打开市场,在不亏本的前提下,尽量让利。

  • 跑马圈地、争抢客户,获得第一批客户后再慢慢经营,寄望再购买高利润的保险产品。

近几年各大保险公司纷纷用百万医疗来抢占市场,百万医疗是一款保障型、消费型产品。单纯从百万医疗这一款产品来说,保险公司确实是亏钱的,因为保费便宜,理赔很高,可为何保险公司亏钱还要卖百万医疗呢?我从以下两点来说明:

  1. 百万医疗有一万的起付线。需要社保医疗险先报销,剩下的部分再减去1万,然后100%报销。业务员抓住你看中这个高医疗保险产品,就会引导你先解决1万的问题,而减掉的这一万,一般都是长期寿险的附加医疗险。等于刺激了你寿险和附加医疗险的购买欲望。

  2. 百万医疗是报销型的产品,等于是买给医院的,是保证在生病的时候有医疗费用的。但是自己拿不到一分钱的。那每个人都希望除了医药费最好能拿到钱,业务员会引导你买重疾险和健康险,用理念刺激大家去购买长期重疾险,长期重疾险是比较贵的,成年人30万的保额,基本近1万一年,缴费20或者三十年。
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投保,就坚决给自己投保一份吧,保费便宜保障高,社保内外药品全报,还是很划算的。

谢邀,要具体看待这个问题。

说实话,普通医疗险只要是在售的基本上都是亏损的,所以没有免赔额的医疗险开始的基本上都是大公司在卖,小公司很少。

那好,为了降低亏损甚至是达到盈利,那就加上免赔额。我看了下北京地区18年的平均医疗花费水平,基本上在9000元左右,换句话说就是大部分人在18年是用不到这款产品的,这也是为什么好些公司都开始卖百万医疗,但是记住这种产品一旦出现亏损的状态的话,公司就会调整责任或者上调保费,这样才会不亏损。

但是不是说百万医疗没有,错的。因为小问题1万以下的都可以解决;而大问题,比如花费10万20万的,那才是百万医疗解决的问题。

希望有帮助

亏本的买卖没人会做,更何况是猴精的保险公司!

先不说百万保险大多有有1万元的限额,你当保险公司白花那么多的钱请一堆“精算师”,人傻钱多吗!

真的有赔钱的产品,也会马上下架,及时止损,不会给你机会的。

究竟是什么,让大家越来越重视保险?

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被年轻人所重视。

70后死活不买保险,80后偶尔买一买保险,90后动不动买保险;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一种手段。

在决定买不买保险的时候,首先需要问自己,为什么买保险?保险,我要转移哪些风险?

保障额度需要多少,这个需要跟自己的收入相匹配,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

还有就是看险种所保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买了保险,出险之后,拿不到理赔的原因,就是保险责任与理赔条件冲突,导致保险公司拒赔。

总之,保险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1、我有个做医生的朋友,她说病和死经常就发生在身边,她8年前就给自己买了第一份保险——防癌险,后来陆续给自己和家人买了重疾险、医疗险……她说保险不能阻止风险的发生,但一旦发生了风险,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金能让自己和家人相对从容地面对风险和今后的生活。

2、国家越来越重视保险,鼓励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从宏观维度看

整个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普及的很有成果的,加上现在监管、国策等各方都愈发成熟,在持续帮助整个行业净化、改良、甚至在一些领域开始试点政府牵头来普及惠民商业保险产品。这是顶层从环境到氛围的“帮助”。

行业的产品、渠道、服务体验也都有长足的发展,愿意花功夫“做科普”、“做好全线服务流程”的高素质从业者多了,新型的例如互联网这样的渠道也让购买和后续服务更便利更舒适了,还有大量的新型产品在覆盖更贴近生活场景的需求(比如手机维修、宠物等领域的产品)这些因素都在清洗过去人们对保险业的坏印象,培养人们更多的接纳保险,正视保险。

从更小的视角看

信息时代大家不再像过去信息闭锁,要么就是不接纳不熟悉的东西,要么就是人云亦云的一处出事坏名声会固化的传播许久。年轻一辈已经开始接棒消费和经济的主力,这几代人的信息吸纳和适应力是不同于过去的,能从丰富的信息较快的调正自己的认知,对保险业也不再是大量的偏见和盲目,而是能明白其在金融领域和人身保障方向上的作用。不需要大家高看,只需要视角客观平和一点,保险本身确实是针对疾病、意外等各种风险场景的非常稳妥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分摊、转移不少自己难以一力扛下的问题。人们熟悉和接纳它以后,自然是会理性的按需选择。一个愈发成熟、愈发好用稳定、也不挑战大家消费力的东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很正常。

从周期维度看

基于过去在认知和接受度的糟糕情况,这种“回正”的趋势说是“越发重视”确实也不为过。但其实也只是处在缓慢的从异常回归正常的过程而已。事实上相较于市场更成熟的国家地区,我国的保险业依然还没走到成熟度更高的阶段,是快速的追逐和“降低差距”的进程中。是被起步缓慢和管理混乱的“过去”给衬托的现在“重视了”。非常正常的顺应时间周期的一个变化。未来还会更好。不仅是保险,整个金融三驾马车银行、传统金融、保险,都是这样。“重视”“增长”“跌落”“震荡”,都是在从整个行业不成熟、过分混乱的发展中回归向正常、成熟、稳健的波动过程衍生的可感知变化。


所以如果一定要只浓缩到一个原因的话,情怀一点,还是归结于祖国的向好发展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业医疗保险年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业医疗保险年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医疗保险预约码,医疗保险预约码怎么查

下一篇: 医疗保险有必要,医疗保险有必要买吗?

相关推荐

RECOM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