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住房公积金 >


住房公积金抵房贷,住房公积金抵房贷怎么办理

发布时间:2024-07-11 20:29: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住房公积金抵房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住房公积金抵房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公积金可以直接抵扣每个月的月供吗?

公积金可以直接抵扣每个月的月供,但前提是你满足办理对冲业务的条件。一般是你的公积金缴存余额拥有大于你月供6倍(至少可以抵扣6个月)的金额,有的地方是大于12倍即至少可以扣一年的金额,而且办理对冲业务的期间是不能同时办理提前还贷的业务的。

住房公积金抵房贷,住房公积金抵房贷怎么办理

什么是公积金按月抵扣?

为了减少借款人的房贷利息支出和还款压力,一些公积金中心推出了“公积金抵扣房贷”的政策,其抵扣方式有两种,即按月抵扣和按年抵扣。

按月抵扣优点:省去了借款人每月跑银行存钱之苦、存多存少之忧;缺点:划走的钱实质跟自己存钱一样,只有一部分是还本金,还有一部分是付的利息,总利息不变。

南京公积金可以抵扣商贷吗?

可以的。委托逐月还商贷协议签订生效后(次月生效),在住房公积金账户金额满足下列条件的前提下,按先借款人后配偶的顺序对缴存账户逐个进行判断,满足条件的账户予以办理委托提取;不满足条件的账户,不予办理,直至该账户满足办理条件为止。

  1.借款人及配偶在南京中心没有未结清的住房公积金贷款。

  2.借款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须保留不少于签订协议时月缴存金额12倍的余额,住房补贴账户须保留不少于签订协议时月缴存金额1倍的余额。

  3.借款人及配偶月缴存额(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账户的总额,下同)之和小于公积金贷款月还款额的,委托划转报销金额等于实际月缴存额之和;月缴存额之和大于商业贷款月还款额的,委托报销金额为商业贷款的月还款额。

  4.职工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其本人因购房已提取过两次及以上住房公积金的,其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予办理委托逐月还商贷;其配偶因购房已提取过两次及以上住房公积金的,其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不予办理委托逐月还商贷。职工夫妻名下有三套(含)以上住房的,其本人因购房未提取过两次(含)以上住房公积金的,可以顺序签订其第一套、第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其配偶因购房未提取过两次(含)以上住房公积金的,可以顺序签订其第一套、第二套个人住房贷款。

公积金如何冲抵月供?

答案是:

1.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房子,带着自己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到政务大厅公积金服务窗口办理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抵冲月供手续。

2.商业银行贷款购买房子,也可以用公积金账户余额抵冲月供,每月按时自动偿还银行房贷。

公积金逐月抵扣还贷是怎么操作的?

用公积金还房贷,有三种办法。  一次性还款法。从住房公积金帐户提取公积金余额,一次性归还贷款。很多人退休后,采用这一方法还贷。还贷后,若还有贷款未还清,就对剩余贷款本金和还款期限重新计算,确定以后每个月的月还款金额。  停止还贷若干月法。从公积金帐户中提取余额,提前归还贷款。提前还贷后,贷款人可以停止还贷若干月。(停止还贷的时间长短,根据提前归还贷款的数额决定,不过不能超过12个月)停止还贷期结束后,贷款人须继续按月还款。停还期的欠息,不收罚息,不计复利,在停还期结束后的每月还款中逐月扣还。有些购房者在某一阶段收入情况出现变化(如生病、生育、失业等),多采用这一方式还贷。  逐月还款法。每月直接从公积金帐户提取公积金还贷。提取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不足时,贷款人要及时补足还款金额。  申请用公积金还贷,可直接到贷款银行提出申请,签订《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住房贷款委托书》(简称《委托书》),《委托书》的有效期至贷款本息结清后自行终止。采用一次性还款或停止还贷若干月法的,在1-3月份签订《委托书》,4-6月份办理公积金还贷;在4-8月份签订《委托书》,9-10月份办理公积金还贷;在9-12月份签订《委托书》的,次年4-6月份办理公积金还贷。采用逐月还款法的,在银行受理的31天后办理公积金还贷。  采用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住房组合贷款或商业性住房贷款的买房人,均可办理公积金归还贷。买房人的配偶、直系血亲,均可以利用自己公积金还贷。  ′更公积金还贷方式,须向贷款银行提出办理变更委托的申请,并签订《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住房贷款委托变更书》,但办理公积金还贷方式的变更,必须在原委托或变更委托满一年以后。贷款本息结清前,买房人可与贷款银行签订《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住房贷款委托终止书》,办理终止委托,但一年内不可再办公积金还贷委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住房公积金抵房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住房公积金抵房贷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住房公积金账号多少,住房公积金账号多少位

下一篇: 住房公积金免税额,住房公积金免税额是什么意思

相关推荐

RECOM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