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住房公积金 >


住房公积金试点,住房公积金试点城市

发布时间:2024-09-17 23:11:0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住房公积金试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住房公积金试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博士生青年基金试点高校是哪几所?

首批试点的8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些高校将承担起培养新一代科研人才的重任。

住房公积金试点,住房公积金试点城市

宿迁公积金商转公到什么时候?

1,原则上按照2016年之前、2017年至2019年、2020年至今三个时间段分别在10月份、11月份、12月份受理商转公贷款,三个月后不再区分,随到随办,并根据试点效果,决定是否推广至全市非住房公积金业务受托银行。

2. 符合宿迁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异地缴存人参照《暂行办法》申请商转公贷款。

3.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根据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和住房公积金流动性状况等因素,对商转公贷款政策的启用和退出提出调整建议,报宿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4. 商转公贷款自2022年10月18日起执行。

部分答疑:

上海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今年长护险基金支付12.7亿元, 你怎么看?

以下分为三个方面说明一下。

1、上海市全国老龄化最重要的城市,长期护理需求大

截至2018年底,上海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4.4%(按常住人口计算约23.2%);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1.67万人,占总人口的5.6%;百岁老人达2516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数7人,即为长寿地区,如今上海的这一数字为17.2人。

2、 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请人护理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多年来上海一直全面推进“9073”格局。也就是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7%的老人中有一部分行为不能自理,需要长期护理服务,国家给他们买了长期护理保险,经过评估,可以享受护理服务。

所以,上海成立了照顾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基金,一年大概支付12亿左右

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在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试点,2019年正在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截至2019年7月末,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老人有39.1万人次。1109家长护险签约服务机构共为41.6万老年人提供了长期护理服务,2019年长护险基金共支付12.7亿元,其中支付社区居家照护费用9.4亿元、养老机构费用3亿元、评估费用0.3亿元。

四大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真的来了,你存了没?

没存。因为我们这里不是试点城市。国有大行进行养老储蓄,是在社保养老金、职业(企业)年金基础之上的又一养老支柱。银行养老储蓄安全、本金和利息有保障、存取方便,不像理财和基金。期待着它尽快落地。

特定养老储蓄不算是一个新鲜名词了,它与养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基金产品都是养老金融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退休后养老金的额外补充。

今年3月份银保监会就表示即将启动养老储蓄试点,近5个月后的7月29日,银保监会和央行终于联合下发通知,在试点内容、要求和监督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对于临退和已退休的老人而言,想必最想弄清楚该特定养老储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利率方面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以及对加持作用如何,以便决定“存或不存”;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通知”,我们来了解下这个新生养老金融产品:

特定养老储蓄能在哪些银行买到?能在居住地买到吗?什么时候能购买?

别急,事实上特定养老储蓄尚未全国铺开,而仅仅是试点,试点的时间是从今年11月20日开始,为期一年;试点银行的范围是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且每家总规模暂时定在100亿,不可超出;而试点的城市则是合肥、广州、成都、西安、青岛四座城市。

此外个人在单家银行购买的本金上限是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基础,那么理论上试点期间可以买50万*4=200万。

之所以先限额、限地、限银行的试点,想必一是看产品是否在设计有存在不足或缺陷,二也是为了了解下市场需求。通过试点来总结经验,一旦市场认可,未来不排除大范围铺开,扩展到其他城市和其他大中型银行的可能性,真正让特定养老储蓄成为养老金的有力补充。

所以有购买意愿的朋友先不要着急,现在并未开放购买,急不得。

没有。对于这种期限太长的产品不敢兴趣,以前买了保险公司的产品,现在极度后悔,如果要退保,就得损失将近一半的本金。虽然每年都有分红,连3%的收益都达不到,至于保障功能有多大,也不好说。虽然这些金融机构有着国家赋予的垄断性地位,但是现在和将来在寻找优质产品的标的时,估计也不好找,而且它们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再加之也不信任这些人的能力。钱自己拿着或者寻找一些投资渠道还相对保险一些。

人们随着年龄增长,储蓄的时间也不断缩短,主要考虑到生病用钱时取钱方便,不至于损失太多利息。而四大行养老储蓄最低年限是五年,恐怕储蓄人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是否合适。现在因为利息较低,而理财产品又不敢投入,为了争取最大利息,一般最多存三年期限的较多。至于养老储蓄咋样,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对四大银行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的内容进行了一些了解,此养老储蓄最低的存储时间为5年,并以5年为上涨幅度依次递增,最高为20年,一共分了4个期限,但利率不清楚。我个人觉得,这个养老储蓄存款时间周期较长,如果利率水平一般,那么其吸引力就不是很大。

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出炉,30岁的人到底该不该买?

30岁的人要不要买,还是要看自身情况,按照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每年最高1.2万,可以抵税,但取出时需要按照3%缴纳个税,那么如果你每年个税不需要缴纳或者税率是3%的,那买个人养老金就没有任何意义。

接下来,如果你个税税率是10%或以上,那至少在个税上是有一定优惠的,特别是有部分人的税率可以下降一个挡位,那相对来说就更划算点。那这些人需要购买么?我认为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因为个人养老金的投向是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存款,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现在大家都知道,都是不保本的,储蓄存款利率比较低,商业养老保险还需要看各大保险公司的产品,但保险公司也是要赚钱的,目前利率不会高于3.5%。鉴于您目前30岁,应该是处于赚钱最多但花钱也最多的年龄,如果自己有本事赚钱,还不如投向收益更高的项目(但要注意风险),如果您比较保守,而且本来每年就会有做一定的储蓄,那买下来投向储蓄存款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另外据说各大银行对于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如果开户可以多问问。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认为没有什么该不该买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个需求,由于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及领取条件的限制,实际上,30岁至退休前的人正是此次个人养老金制度即“第三支柱”(前两大支柱分别是公共养老和企业年金)的主力购买人群。如果你年收入比较高的话,开设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进行缴纳个人养老金,不仅可以得到一笔长期的、较为稳健的投资收益,又可以合理地避税,一举两得!

但如果你收入水平较低,甚至月薪尚未触及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条件,那目前就没有必要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了。再说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投资是市场化运作,其资金投向并不都是储蓄存款,还有银行理财、商业保险和其他公募基金等。这意味着你得做出产品的选择,总不能全部选择银行储蓄存款吧,若真是这样,那其实所获得的收益很有限,毕竟还得考虑通胀的因素,再说到期领取时是要按照3%的税率单独计算的。

退一步说,假如你确实有意给自己的将来养老建立“第三支柱”,我的建议是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来定,比如风险偏好较高的年轻人,可以适当提高权益类基金产品配置比例,而风险偏好相对稳健的那部分人群,尽量选择储蓄存款为主的,并搭配其他商业保险、理财等产品进行综合配置。

总之,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未来我们的养老压力确实不小,目前国内超过60岁以上的已经有2.6亿人,到2035年可能会占到了我国总人口的30%多,显然单靠基本养老保险并不“保险”了。

如果已经考虑好了要买,请大家记住个人在投资中需要有风险意识,尤其是配置储蓄存款之外的其他投资品要慎重。在这里不光是对30岁年轻人的建议,而是针对所有适合购买条件的人群来说,个人需要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收益,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的投资理念,根据个人目前所处年龄阶段收入水平、对老年生活的预期、对投资风险的偏好等合理选择金融产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住房公积金试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住房公积金试点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住房公积金失效,住房公积金失效什么意思

下一篇: 住房公积金定格,住房公积金定格缴纳是多少

相关推荐

RECOM ARTICLE